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细胞)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肿瘤免疫监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近年来,随着免疫疗法的快速发展,NK细胞因其独特的抗肿瘤机制(如无需抗原预敏、直接杀伤靶细胞)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基础机制、临床转化及挑战三个方面综述NK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
一、NK细胞抗肿瘤的分子机制
NK细胞通过表面激活型受体(如NKG2D、NCRs)与肿瘤细胞表达的应激配体结合,触发细胞毒颗粒(穿孔素、颗粒酶)释放或死亡受体(如Fas/FasL)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此外,NK细胞还可通过分泌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调节肿瘤微环境(TME),增强树突细胞和T细胞的抗肿瘤应答。
近年研究发现,NK细胞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效应在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治疗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基因工程改造NK细胞的CD16受体(高亲和力变体FcγRIIIa-V158),可显著提升ADCC效率。
二、临床转化策略与进展
过继性NK细胞疗法
自体/异体NK细胞输注:异体NK细胞(如脐带血来源)因避免了宿主抑制性受体的干扰,展现出更优疗效。2023年《Nature Medicine》报道的GDA-201疗法(异体NK细胞联合CD20单抗)在淋巴瘤临床试验中实现60%的客观缓解率(ORR)。
记忆样NK细胞:通过IL-12/15/18预激活诱导记忆样表型,可延长体内存活时间。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临床试验显示,记忆样NK细胞治疗AML患者的总生存期(OS)较传统疗法提高40%。
CAR-NK细胞疗法
嵌合抗原受体(CAR)技术显著提升了NK细胞的靶向性。与CAR-T相比,CAR-NK细胞具有安全性高(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低)、可异体使用的优势。2020年《NEJM》首次报道靶向CD19的CAR-NK疗法(源自脐带血)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ORR达73%且无严重毒性。目前,针对实体瘤(如EGFRvIII+胶质母细胞瘤)的CAR-NK研究已进入Ⅰ期试验阶段。
联合治疗策略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NK细胞表面表达PD-1、TIGIT等抑制性受体,联合PD-1/PD-L1抑制剂可逆转TME中的NK细胞耗竭。临床前研究表明,抗TIGIT抗体联合NK细胞疗法可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生长。
双特异性抗体:如CD16×HER2双抗通过桥接NK细胞与HER2+肿瘤细胞,增强特异性杀伤。
NK细胞疗法凭借其多重优势,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分支。随着基因编辑、单细胞测序等技术的应用,未来或将实现“现货型”CAR-NK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并突破实体瘤治疗瓶颈。然而,如何平衡疗效与安全性、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仍需更多临床数据支持。
上一篇:nk细胞输入多久能起效啊?
下一篇:nk免疫细胞疗法到底安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