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新突破,“不死癌症”强直性脊柱炎不再无医可治
时间:2024-07-25 11:55:53    浏览量: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强直(Ankylos)与脊柱炎(Spondylitis)两个词的结合,是自身免疫异常造成的慢性炎性风湿病,以侵犯脊柱关节及附近肌腱、韧带等软组织为主。

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数据显示,中国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患者达400万,发病率在0.1%~0.4%之间,**比例约为2:1。发病的高峰年龄在20~30岁,但也可以在儿童期就开始出现,发病年龄在16岁及以下的称为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

之所以称为「强直」,是因为该疾病进展到晚期会使关节融合在一起,失去活动性,脊柱就像「一根骨头」一样,无法弯曲、无法自由地活动。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其实并不算高,因此很多人终其一生并没有听说过、接触过这个疾病。但是了解它的人都知道,“不死癌症”并非浪得虚名。

NO.1

强直性脊柱炎发生原因

Cause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干细胞治疗新突破,“不死癌症”强直性脊柱炎不再无医可治

1)遗传因素

目前,已证实AS的发病和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据流行病学调查,正常人群的HLA-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别很大,我国为6%~8%,可是我国AS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为90%左右。

另有资料显示,AS的患病率在患者家系中为4%,在HLA-B27阳性的AS患者一级亲属中高达11%~25%,这提示HLA-B27阳性者或有AS家族史者患病的危险性增加,比一般人高出20~40倍。

2)免疫因素

强直性脊柱炎属自身风湿性免疫疾病,其发病的免疫机理如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水平同时降低↓可能提示TH1细胞活性降低↓,其中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尤其以受到肿瘤坏死因子α的明显改变而影响。Th2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10的增多↑可能抑制Th1细胞因子的分泌,这些都提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体内存在着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导致Th1激活程度低下,Th2激活程度增强。

3)感染因素

研究发现多数 AS 患者有肠道细菌感染及肠道炎症病史或现症,如肺炎克雷伯菌、沙门菌和耶尔森菌相关成分的IgA、IgG与 AS 有明显的相关性,患者关节液内、粘附在滑膜血管内皮上的单核细胞增多↑,并富含菌体抗原。

NO.2

强直性脊柱炎康复的希望

Hope for rehabilitation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干细胞治疗新突破,“不死癌症”强直性脊柱炎不再无医可治

据了解,强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较隐匿,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患者发现得比较晚很容易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而传统治疗方法一般采用的是慢作用抗风湿药进行治疗,其疗效不显著并且复发率高、安全性差,对病情的缓解作用不明显,所以国内研究机构继而转向干细胞生物疗法。

近年来,医学界专家根据生物疗法研究出了干细胞生物技术,即通过回输间充质干细胞,发挥免疫调节功能,帮助失衡的免疫系统进行重建。在逐渐恢复自身免疫功能的同时,回输进体内的干细胞还会充分发挥干细胞自我复制及多向分化的潜能来修复受损的软骨及关节组织,患者再结合适当地康复性训练,可以得到明显良好的效果。

NO.3

干细胞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Clinical study of stem cell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干细胞治疗新突破,“不死癌症”强直性脊柱炎不再无医可治

早前便已有对干细胞移植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的病例,针对一名48岁的男性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合并强直性脊柱炎,在移植后的第14天,其关节症状就已经大为改善,原来不能转动的颈部可以轻度转动,且腰背僵直感好转。

临床研究

目 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对强直性脊柱炎( AS) 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 法:本次研究共纳入82例AS患者,其中42例患者为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5例; 年龄最大30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 23.69±3.12)岁; 病程2~18年,平均( 4.35±2.15)年),采用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治疗;4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 最大31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 24.01±3.58)岁; 病程2~18年,平均( 4.69±2.67)年),采用抗风湿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变化、肝功能水平变化、血沉指数、夜间疼痛VAS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 BASFI)评分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 BASDAI) 评分变化。

结 果: ①血常规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RBC、WBC、PLT、HB水平相比无差异;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干细胞治疗新突破,“不死癌症”强直性脊柱炎不再无医可治

②肝功能变化: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各指标水平改善效果不显著,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干细胞治疗新突破,“不死癌症”强直性脊柱炎不再无医可治

③VAS、BASFI、BASDAI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具体数据见表3。

干细胞治疗新突破,“不死癌症”强直性脊柱炎不再无医可治

安全性分析: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的肝肾功能也无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间充质干细胞用于AS患者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疼痛,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此后十余年间,我国对干细胞的研究立项如火如荼,并涌现出不少利用干细胞输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优秀案例。

从发病机制来讲,AS患者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较正常人表现出成骨分化能力增强,这是由于AS患者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和mRNA和正常人相比不太一致。

多个研究指出,MSCs通过影响骨矿化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TNAP)的活性来间接影响骨矿化,而AS患者由于具有更强的成骨分化能力,可能因此产生了病理性成骨,进而诱发了炎症。

医学工作者通过MSCs移植实验发现,AS患者的MSCs自噬水平失调,将会导致更为深重的炎症反应,炎症微环境不理想,也会对骨质重塑有负面影响。

国外的临床研究进展则来源于若干干细胞移植病例,这些病例往往与血液系统疾病有关——正是因为需要通过干细胞移植治愈血液疾病,才发现了干细胞对合并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也存在一定疗效,进而揭开了干细胞疗法攻克强直性脊柱炎研究的序幕。

NO.4

干细胞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优势

Advantages of stem cell therapy

1)干细胞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免疫应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逐步减少和消除炎症反应,使关节肿胀、疼痛、跛行等症状消失。

2)干细胞能够产生细胞因子和多种有效的营养素,帮助受损的软骨和关节组织得到修复,促进受损脏器功能恢复。这可促进患者的活动能力慢慢改善,全身健康情况也会越来越好。

3)干细胞可使骨质稳定,逆转韧带骨化。多数患者在接受二次治疗后,病情就不再进展,走路不再痛苦,行动越来越灵活。

4)干细胞可以重塑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

在不远的将来,医学界还将从多种干细胞中选择培养出特定的类型,针对不同病程的AS患者进行相应移植治疗。

如何优化干细胞材料选择、取材方式方法,针对存在合并疾病的病患又当以何种方式给药,这些临床实践中不期而遇的幸运与美好,也许能帮助AS患者驱散心头的阴云。

-END-

素材源于网络,内容有改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北联世纪干细胞】

— 感谢 · 阅读 —

你与北联只差一个二维码的距离

干细胞治疗新突破,“不死癌症”强直性脊柱炎不再无医可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