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发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1期研究结果
时间:2024-07-22 14:25:31    浏览量: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团队开展了一项单中心、开放标签、剂量递增的人源神经干细胞(ANGE-S003)经鼻粘膜途径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的I期临床研究。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5月10日正式在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Psychiatry杂志(IF:11.1,中科院Q1/TOP)线上发表。

北京协和医院发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1期研究结果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运动症状以运动迟缓、震颤、僵直、姿势步态异常为主,亦合并抑郁、焦虑、多汗、便秘、尿频、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预计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数将达500万,几乎占到全球患者数的一半。

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进行性变性、缺失,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dopamine,DA) 水平降低。PD病理损伤会促进胶质细胞增生,诱导炎症产生。病变涉及部位广泛,神经通路复杂。

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方法为药物治疗,传统的药物治疗只能相应缓解症状及疾病修饰,中晚期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选择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存在一定手术危险。传统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均无法逆转神经变性和增加DA神经细胞数目。

近年来,干细胞疗法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老年痴呆等)已成为科研人员重点攻关突破的一个领域。而干细胞疗法可以修复受损的DA神经元,重建大脑神经回路,恢复多巴胺分泌水平,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途径。

干细胞相关的不良事件与给药途径密切相关。尽管鞘内、静脉或动脉注射是干细胞治疗的常见传播途径,但临床前研究表明,经鼻粘膜途径移植干细胞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递送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无创等多种优势,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外,经鼻方法易于重复,方便多次移植干细胞治疗。

该I期临床研究起自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共纳入了18例50-75周岁、诊断符合MDS临床确诊、病程5年以上、Hoehn and Yahr分期为3期期末的帕金森病受试者。

18例帕金森病受试者被依次分配到3个剂量组(分3种剂量:150万、500万或1500万人类神经干细胞),每组6例受试者,每周接受一次神经干细胞经鼻粘膜途径移植,共进行4次移植。治疗结束后完成为期12个月的随访评估。

研究主要结果显示,在治疗结束后的12个月随访期间,7例受试者共发生了14起不良事件,未发生与ANGE-S003神经干细胞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检查未发现任何临床有意义的安全问题。脑部磁共振成像未发现肿瘤形成或异常征象。

北京协和医院发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1期研究结果

次要结局显示,在16名有12个月MDS-UPDRS数据的受试者中,所有时间点的MDS-UPDRS总分均有显著改善(P<0.001),这种改善从第3个月开始,一直持续到第12个月。其中治疗结束后第6个月的改善幅度最大,平均减少了19.9分(95%置信区间,9.6至30.3;P<0.001)。

受试者MDS-UPDRS评分量表的改善与细胞剂量水平之间没有明确相关性。

北京协和医院发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1期研究结果

结论:在这项首次针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的经鼻神经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研究中,结果显示经鼻黏膜移植神经干细胞是安全可靠的,受试者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受试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神经干细胞疗效可在治疗结束后第6个月达到峰值。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