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这个在现代社会日益常见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疾病等。因此,深入了解糖尿病的成因、症状、治疗以及预防方法,对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遗传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有家族史。而环境因素则主要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压力过大等。此外,一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如妊娠期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其成因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糖尿病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尿:糖尿病患者常常感到口渴,尿量增多,尤其是夜间尿频。
2.口渴:由于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常常感到口干舌燥,需要大量饮水。
3.体重下降:尽管食欲增加,但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减弱,糖尿病患者常常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4.疲劳和虚弱:由于身体无法充分利用血糖,糖尿病患者常常感到疲劳和虚弱。
5. 视力模糊:高血糖可能导致眼球内渗透压改变,影响视力。
一项发表在《干细胞转化医学》杂志上的最新研究证实,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通过“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这一指标来反映治疗效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糖尿病治疗的新希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已被证明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有前景的临床策略。这种细胞可以通过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发挥抗炎、免疫调节和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研究表明,UC-MSCs可以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TIR:评估血糖控制的新指标在糖尿病管理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直是评估血糖控制的主要指标,但HbA1c只能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而TIR则不同,它可以反映全天的血糖波动情况。研究表明,TIR是评估血糖控制和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的一个更为敏感的指标。研究设计与结果在这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的试验中,共有73名2型糖尿病患者被分配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37名)或安慰剂(36名)的静脉输注。每4周输注一次,共输注3次,并随访48周。研究主要评估了TIR和HbA1c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治疗48周后,脐带组和安慰剂组的TIR和HbA1c均有显著改善。然而,与安慰剂组相比,脐带组在治疗后的第9周和第48周,TIR和HbA1c的改善更加显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脐带组中更多患者在第9周和第48周达到了TIR≥70%和HbA1c<7%的血糖控制目标。
优势患者与治疗前景数据还显示,静脉输注UC-MSCs可显著提高TIR,且OGTT试验C肽曲线下面积(AUCC-Pep)较高的男性患者更有可能从UC-MSCs治疗中获益。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UC-MSCs移植可能成为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法。
我国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这项研究,还有其他团队的研究也证明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和1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并在部分患者中实现了不依赖胰岛素的血糖控制。也有团队利用干细胞衍生的自体再生胰岛移植疗法成功治愈一名长达25年的2型糖尿病病史,并发展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
总的来说,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初步临床结果令人振奋。静脉输注MSCs不仅安全,还能显著降低HbA1c水平,减少患者每日胰岛素用量,并在长期随访中显示出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预测,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增至6.43亿,而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长期效果,并推动这一治疗策略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让我们共同期待干细胞疗法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福音!
-END-
素材源于网络,内容有改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北联干细胞-iPSC细胞实验室】
— 感谢 · 阅读 —
北京北联世纪干细胞生物科技是一所集临床、科研、国际学术交流为一体的全球生命科学研究公司,技术源头为美国圣地亚哥Biocentrium公司,公司致力于再生医学新技术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转化,并将iPSC诱导多能干细胞培养技术平移到国内,同时与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开展科研课题。
现涵盖iPSC诱导多能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血管内皮干细胞、软骨干细胞、羊膜干细胞、NK/NKT/CTL/CAR-T/CAR-NK/DC-CIK/INKT等免疫细胞;应用范围包括:疾病预防、两性生殖、神经系统疾病、脑部疾病、亚健康、免疫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等,同时可以通过个体化iPSC技术制备和分化成多种细胞,包括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并形成精子/卵子。